每当在电视、报纸中,在汽车北站路旁的广告牌中,了解到沙坪湘绣的信息。总感觉是海市蜃楼,却(缺)少了些什么,看过7月11日长沙晚报A14版关于沙坪湘绣的报道,我终于明白了。“在沙坪十几岁的女孩就会湘绣,家家有绣女,村村有能手。”现在的湘绣产业给我的感觉就像在唱一出“空城计”一样,试问整个沙坪人,有几个真的了解湘绣,敢问十几岁的女孩又有几个能算绣女的,制约湘绣发展的软肋不是政策,不是资金,而是人。湘绣人应该本着实事求是,以人为本的原则,发展湘绣产业,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,真正打造“沙坪中国湘绣之乡”称谓。“中国首个青少年湘绣学习基地”,还远远不够,湘绣人肩负着沙坪湘绣兴衰的重任,湘绣人应不惜余力,在资金上、思想上、教育上,推进沙坪湘绣产业的发展。沙坪湘绣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?在我们整个沙坪人青少年中。湘绣人应该挖掘沙坪青少年湘绣的潜力,让每位沙坪青少年感到沙坪湘绣带给他们的光荣感与使命感,现在沙坪湘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危机感。湘绣人应该从沙坪青少年出发,在沙坪地区的小学、中学开设湘绣知识的课程,根据青少年幼儿班,一至六年级,初中一至三年级,制度不同的教材,小学课程每周至少三次,初中至少两次,同时要加强动手能力,不论男女。同时每年有两次以上的考试,考试结果应纳入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分当中,建立奖励制度,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湘绣展示,制做,销售等等有关湘绣产业过程,有机会应该让他们走出去,了解其他三大名绣,使其知道湘绣的优劣,让所有沙坪的青少年感觉到湘绣与自己息息相关,成为他们人生中的一部分,这也是为什么韩国人从来不买日货,支持民族产业的原因——教育。 现在的湘绣产业不光是在人才方面出现软肋,在湘绣产业的软件上也出现很缺陷,大多数从事湘绣行业不同于沙坪工程机械,在厂里干活,几年就可以开着小车上班,而从事湘绣行业的又有几个开小车的呢?湘绣行业者完全没有主人翁意识,也没有“家”的感觉,这也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影响,好多从事湘绣行业的男同志,一直在纠结,因为亲戚的缘故一直没有迈出自己的人生道路,提高待遇,多组织活动,发送小礼品,这才是稳定湘绣行业者必须走的路,有了“家”的感觉,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呢?不光要给现在从事湘绣行业者有“家”的感觉而且也要给即将成为湘绣行业者有“家”的感觉、坚决取消有些公司要收外地绣花的学徒费,学徒期间伙食费,应在学徒期间给予补助(沙坪机械厂学徒早就不收伙食费,还有补助)这样才能留住人心,愿意为沙坪湘绣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。 未来湘绣产业发展理念也应该是——“家”,不论在沙坪的哪个地方都能够找到家的影子,让每位来沙坪旅游、购物的人们感到温磬,从而爱上“她”。 作为一名曾从事过湘绣行业的普通沙坪人,有责任和义务为沙坪湘绣产业腾飞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,今天我从湘绣为荣,明天湘绣(以我)为荣,让湘绣深入到每一位沙坪人的心中,感慨虽多,不足方面还请见谅,交流方式QQ:1003720485。 沙坪人 2011.7.13 |